以海水淡化的排廢濃海水為原料生產純堿的探索取得成功。3月15日,踐行這一創舉的唐山三友集團
有限公司宣布,自1月31日投用至今,該集團建設的我國首個濃海水綜合利用項目已平穩運行45天,
裝置各項工藝指標穩定,精鹽水質量正常,每小時可利用濃海水1090立方米,每噸純堿可減少原鹽消耗236千克,
降低直流水消耗約4.1噸,年新增利潤將過億元。
據董事長么志義介紹,該項目以海水淡化裝置產生的排廢濃海水作為原料
,精制處理后用于純堿生產。預計該項目年可利用濃海水1800萬立方米,減排二氧化碳4萬噸,綜合利
用原鹽60萬噸,節約水資源1000萬立方米。
該項目的建成投產,實現了鹽、水資源的充分循環利用,降低了純堿生產成本,并進一步延伸了海水淡化產業
鏈條。
近年來,為解決工業用水問題,我國大力發展海水淡化項目,但排廢濃海水的出路一直困擾著海水淡化產業的
進一步發展。
較終,他們把目光投向了海水淡化產生的排廢濃海水。
三友集團成立了濃海水綜合利用課題攻關組,與河北工業大學海水淡化研究中心、南京大學膜技術中心、杭州
水處理研究所等多家研究機構合作,全方位探討解決原鹽資源辦法。從2006年至今,科技人員進行了幾千次試驗,
先后解決了利用鍋爐煙道氣除鈣、利用電石渣除鎂、鹽泥卓效壓濾、濃海水預熱及濃縮等多項難題,成功開發出濃海
水用于純堿生產的新工藝,在純堿發展史上寫下了濃重的一筆。
該項目2011年1月8日正式開工。歷經1年的項目建設和裝置調試,于2012年1月31日正式投產,并穩定運行45天。
該項目已被列入國家重點產業振興和技術改造預算內投資計劃。
更多環保資訊,歡迎繼續關注 http://www.domaindug.com